“买书不看,办卡不健身,买衣服不穿,这些就是消费社会的主力。因为我们通常在消费某种幻象,而不是内容和服务本身。”
这句话是王可越在《创新化生存:如何将不安的焦虑转化为创造的动力》中的一句话。在职场竞争中更为鲜见。
为了提升竞争力,获得你在职场上的一席之位,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,开始加入学习一族,书是越买越多,内容越来越广,只是这种消费行为的背后,并没有让我收获到我想要的成果,反而让我开始焦虑。
最初,读书是为了改变现状,结果读着读着就成了,为了读书而读书。这种目的在做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切换,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。
想要改变,想要变好,这种主动诉求没有错,也是每个人都苦苦追求的,而靠知识改变命运则是最快的捷径。几乎每位业内的成功大咖都这样说,可为什么别人能成功,自己却焦头烂额,甚至焦虑了呢?
100天,3个月的经历,现在我回头想想,主要有这4个方面的问题:
1、没有主线。长期目标没确定,只有想有改变的心。冲动的开始,落寞的结局。
2、大方向对,具体规划不到位。读书改变命运,但读什么书,如何读从来没有想过,也没有考虑过。
3、缺乏计划。随心所欲,盲目乐观,单纯的读。为了读书而读书,读完了什么也没有留下,更别提解决问题,促进自己成长了。
4、如何保持行动力?人不可能总是动力满满,谁都有惰性偷懒的时候,如何长久坚持?怎样激励自己,提升动能,从来没有想过!
......
现在回过头来看,不管是目标不明确,计划不到位,还是动力不足,其实这些原因都是主动改变中的势能没有正确发挥。
我只是在传统受限的认知里摸索,想要在井中之天的框框中改变、成长,但这方天就井口这么大,只能短视,看不到远方,最后导致了内卷。
毕淑敏说:“变化使我们成熟,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。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,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。”
改变自己是自救,初衷是好的,但盲目行动的结果,却让主动学习的心产生了焦虑。
人之所以焦虑,是因为着急想改变,却还不想承担任何不确定性,不允许事情失败。结果就让自己陷入到了改变的泥潭,焦虑的漩涡里。
那如何在改变中避免焦虑,远离内卷,保持初心,勇往直前呢?
一、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
生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,越是追求完美,就越容易被影响。每个人都想成功,都讨厌失败,所以当事情在进行过程中,遇到一点点麻烦,一点点不如意时,人就会害怕,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。
殊不知这样反而让你提不起干劲,陷入恶性循环。你越想将事情做好,反而越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。
这是每一位追求完美的人经常面临的事实。因为你不容许自己有一点点失败,一点瑕疵,从而导致你心情沮丧,放不下,焦虑。
在你的心里,生活就像黑白棋,即使做对了99件事情,只要有一件失败了,也是0,可现实生活是五颜六色的,不只是黑白两色,还有很多灰色地带。
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功珊娜.西格斯特姆博士认为,将完成目标定为八成成功,余下的两成留给“船到桥头自然直”的乐观心态。
这样你就能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,默认灰色思考,不被情绪所左右。
所以,承认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,你就能远离焦虑。
二、允许自己“放不下”
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性。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。我们之所以有过多的烦恼,是因为我们不允许自己“放不下”。
这是你对未来不安的表现。你发愁人际关系破裂、职场裁员引起的生活问题......既然生活本来就是由问题组成的,那我们只有通过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快乐与成长。
与其任由自己惶恐不安,不如做出决断,在适当地时候,学会清除当天的不愉快,果断地“放下”。
当断不断必受其乱,允许自己放不下,看似是原谅,其实是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!
三、相信自己,能应对生活中的问题
博宾斯卡说:“我们应该有恒心,尤其是要有自信心,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,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。”
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,都有期限。当你感觉到有压力时,就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,因为知道期限,你就能撑下去。
现今的精神医学认为,当一个人遭遇明显压力,造成情绪不稳定时,一旦压力消失,便会立刻复原。这被称为“适应性障碍”。
与其因为一些问题让自己焦虑,不如换个视角,这都是激励你前行的动力,期限一到,必能成功!
现代社会,各种信息诱惑扑面而来,在给你带来机遇的同时,也容易给你造成焦虑,要想避开压力,轻松而活,就必须学着接受事情的不确定,允许不完美,放过自己,相信自己能解决好各种问题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新闻资讯!
Copyright (C)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众杰人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鄂ICP备16014951号-3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中北路青鱼嘴德成中心23楼12-13 EMAIL:whtg@qq.com